2012/2/8 15:35
在漢城大學韓國語學院的課上,漂亮的女老師教到“肉”,舉例說明使用了豬肉、雞肉和牛肉。好事的澳大利亞學生杰夫插嘴提到“狗肉”這個詞。老師想輕描淡寫地閃開,其他學生卻紛紛詢問是什么意思。
杰夫得意地用英語解釋,是狗肉。馬上有人發(fā)出驚嘆聲,美國學生和芬蘭學生的嘴半天合不攏。老師就問:哪個國家的人吃狗肉?我和另一位中國學生猶猶豫豫地舉了手。老師問蒙古學生:蒙古人不吃狗肉嗎?她可能覺得蒙古與中國相鄰,習性上也應該接近吧。蒙古女學生阿鬧很大聲地說不,然后又說:吃狗肉,不就是吃朋友的肉嗎?課堂上剛剛學了“朋友”一詞,她用得挺順手,發(fā)音也準得破天荒。
女老師一瞬間的表情很不自然,仿佛一個民族在狗肉問題上曾遭遇的尷尬都寫在了她的臉上。她囁嚅著聲明:在韓國,吃狗肉的,都是些“阿糟細”。這個詞相當于漢語里的“老爺們兒”,意指那些結(jié)了婚的,年近四十的,一臉胡茬的,男人們。粗俗、好酒、大腹便便、大大咧咧。
她的這種態(tài)度,是相當一部分韓國人現(xiàn)下的真實心理。吃狗肉,喝燒酒,鼓盆而歌,在我們的印象中,這是朝鮮人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因此,漢城本該是狗肉館子的大本營。進得館子來,一碗狗肉湯墩到桌上,味釅油厚,紅紅的辣椒下面藏著暗暗的熱辣,急急吞下一大口,細汗馬上鉆出額頭,那該是何等的暢快。
可今天你走在漢城的主要街道上,根本見不到一家狗肉館子,這是奧運會和世界杯鬧的。申奧申杯時,能干的韓國人把硬件軟件都搞得很棒,沒想到,小小的口腹之欲卻成了爭辦盛會的障礙。西方人樂于把狗當兄弟,就無法容忍東方有人以狗為佳肴。韓國人也辯解過,說吃的狗是肉食狗,不是寵物狗,但西方人不聽。這也就是所謂強勢文化的不講理處。作家連岳曾為韓國人抱不平說:狗肉館子只是暫時關(guān)閉了,可世界杯一結(jié)束,還不全重開了,生意說不定還更好,改變不了韓國人的飲食習慣,也救不了狗的性命,何必多此一舉呢?
連岳此語的后半段屬于推測了。世界杯過后,漢城大部分的狗肉館子關(guān)門轉(zhuǎn)業(yè)了,重開的,也都進了胡同,就像中國一些城市的書報亭被趕進小巷里弄一樣。經(jīng)過幾番折騰,不吃狗肉還真就在漢城演變?yōu)榱藭r尚。是時尚就要傳染。要知道,這座城市里生活著這個國家近一半的人口。所謂船小好掉頭,大部分漢城人都不吃了,你要硬說韓國人的飲食習慣絕對改變不了,還真就得慎重了。
但據(jù)我所知,漢城大學的一些教授們,偶爾也會結(jié)伙去吃狗肉。他們大多受過西方教育,也理解西方人據(jù)狗肉反對漢城申奧申杯的情緒,可這不影響他們秘密地到漢城胡同里吃狗肉。他們西裝革履,據(jù)案大嚼,不動聲色中卻有著十足的快樂。這種快樂,夸張一點說,就好像古時候,一群生死之交的伙伴,身著獸皮,躲在密林深處,點起篝火,烤食俘虜。
當然,也有公開不服勁的。據(jù)韓國媒體報道,忠清大學一位姓安的教授,主持開發(fā)了狗肉香腸,狗肉罐頭,狗肉漢堡。甚至,還有狗油提煉出來的雪花膏,當然,學名叫面霜,或叫精華素??傊痪湓挘罅Τ珜Ч肺幕?,用高科技開發(fā)的方式來與西方人叫板。
就在安教授舉行新聞發(fā)布會之際,漢城“反對吃狗肉市民團體”的成員在餐廳門外舉行集會,他們打著“愛護動物”、“狗肉不是韓國的傳統(tǒng)飲食”等標語,反對安教授。新聞里沒說安教授是否看到了那第二條標語,如果他看到了,或許會這樣想:你蒙上自己的眼睛就可以說太陽是黑色的了?你不想吃,你想與世界接軌,可以從自己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不吃。但你說你根本就沒吃過,那態(tài)度可就有點不老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