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8 15:35
黑龍江省是一片自然神奇美麗富饒的土地,在46萬平方公里的青山碧水和黑土地上,46個民族以她獨特的旺盛的生命基因和不可替代的力量,譜寫出一曲曲輝煌歷史的頌歌,形成了光輝燦爛的黑土文化和內涵豐富的飲食文化。
龍菜文化從遠古走來,從古代走來,從近代走來……
幾千年來,黑土地上的黑龍江省各族人民,不僅創(chuàng)造了令世人矚目的渤海文化、金源文化,還形成了令黑土地各族人民驕傲的使人聰明睿智、體魄強壯的獨特的先進的飲食文化。這種獨具黑土文化特色的龍菜文化,是黑龍江省各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食俗和飲食文化發(fā)展、變化、沉淀、延續(xù)的一種血脈相連的傳統(tǒng)文化,是黑土地上的龍江各民族飲食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借鑒、相互促進的一種先進的文化。
(一)
龍江先人靺鞨人大祚榮依靠牡丹江流域的豐富食物,靠自己的智慧和實力建立了“海東盛國”——渤海國,成為隋唐時期中國北方最強大的地方政權;女真人依靠松花江流域天然的食物營養(yǎng),靠著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的頑強精神,在阿城建立了的大金帝國……從龍江大地數(shù)次歷史上的輝煌中,不僅可以看到龍江大地的數(shù)次民族大融合的歷程,也可以看到先進的龍江飲食文化在歷史的融合中迅速發(fā)展壯大的脈搏。生存是地,發(fā)展是天;沒有生存的前提,就談不上發(fā)展;有了生存的基礎,才能尋求發(fā)展。自古故有“食為天”、“食通天”之說。
龍江飲食文化是一種來自生命深處蘊育出的自然引力,是黑土地上各族人民求生存求發(fā)展的方向,是一種由黑龍江省各族人民生命基因構成的生命軌跡。這是一種來自細胞核內的必然發(fā)生的生命延續(xù)和發(fā)展的力量,任何外在的力量都無法阻止和抑制的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在古代,具有健康的體魄和發(fā)達的智力,是一種力量的象征,是一種征服弱者的象征,它不僅可以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還能使自我的價值的內涵升華,使自我價值的外延擴大。這種力量來自何方呢?來自黑土地上天然的含金量很高的動植物原料,來源于龍菜文化對龍江大地各族人民需求的真實的供給,而這恰恰是龍菜文化的魅力所在。
龍菜文化是一種構筑龍江大地各民族生命細胞的充滿活力的基因,是一種發(fā)自靈魂深處永遠不甘寂寞的潛在的力量。天上沒有太陽,水中就不會有月亮;燦爛的龍菜文化,不僅是龍江各民族生命之中的太陽,還是龍江各民族心中月亮。在清代汪昂輯著的《本草備要》、元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等歷史文獻中,都可以找到食物對人的身體健康和強壯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的論述。在赫哲族神話《天河》、達斡爾族民間舞詞《年節(jié)的禮物》等文學作品中, 也可以找到反映了龍江先民對龍菜文化的珍惜和神靈的敬仰等方面的描述。通過把最珍貴的賴以生存的豐富的食物供奉給上天的神靈,映射出龍菜文化不斷發(fā)展的客觀基礎。
龍菜文化是一種具有市場發(fā)展?jié)撡|的文化。古代居住在黑土地上的先民們意識到健康的飲食與聰明的智慧和強壯的體魄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并意識到發(fā)達的智力、強健的體力是改善生存環(huán)境的必由之路。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3000多年前的黑土地上的先民們就學會了在用地窖儲存糧食,學會了夏天曬干菜留著冬天吃,以調節(jié)一年四季的余缺,注重并解決了一年的營養(yǎng)均衡問題,對古代黑龍江省各族人民具有健康的體魄和發(fā)達的智力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并成為當時中國北方各民族中的的強者。那些只能保證一時一季營養(yǎng)均衡或朝不保夕的民族和部落,又怎么能抵御強者有力的沖擊呢?
(二)
龍菜文化是一種天然、綠色、健康的文化,是一種注重食物營養(yǎng)搭配、適應人體需要的科學的飲食文化。在渤海文化、金源文化為代表的黑龍江省先進文化中,龍菜文化以她特有的為生命提供的營養(yǎng)基礎,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睿智和勇敢龍江英雄的兒女,在馳騁和撕殺中建立了一個又一個中國或北方的政權。龍菜文化之所以她獨特的魅力,吸引全國各地乃至國外消費者的青睞,關鍵在于龍菜文化已經根植在龍江大地各族人民的血液之中。從現(xiàn)代科學觀點看來,煮食、生食和燒烤比較多地保留了人體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yǎng)成份。在飲食器具上,農業(yè)和捕魚民族多用筷子,游牧和狩獵民族多用刀叉??曜訛槊坎瓦x擇豐富的食物提供了方便,刀叉則為吃大塊肉和吃奶酪提供了用武之地。如果說筷子是農業(yè)和捕魚民族講究細膩和對稱均衡的話,那么,刀則是游牧和狩獵民族粗獷性格的象征。游牧民族的飲食模式不僅造就了其強悍剛健的體魄,而且是其粗獷、豪放的民族的性格的體現(xiàn)。
龍菜文化是一種開放式的具有廣泛兼容性的文化。龍江大地上的游牧民族、農業(yè)民族、狩獵和捕魚民族飲食文化,在歷史上自然形成的有機結合,如游牧民族的煮、涮等與農業(yè)民族的炒、爆、烹、炸、煎、貼、瓤、燒、燜、煨、扒、燴、燉等和狩獵民族的燒烤、捕魚民族的拌生魚、魚毛等烹調方法融合了近千年,創(chuàng)造了黑龍江流域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這是在中國古代、近代飲食文化發(fā)展史中,都是十分罕見和獨特的飲食文化現(xiàn)象,因此,龍菜文化在中國飲食文化發(fā)展史中占有著獨特的位置,對中國飲食文化發(fā)展有著不可替代的貢獻。這種以龍菜為載體的飲食文化,超越了自然界幾千年來加于其它生物機體的塑造,使龍菜文化日趨完美地適應了自然界,并貢獻給生活在龍江大地上的各族人民,而這正是在世界上少有的黑土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發(fā)達的龍菜文化背景中,蘊育龍江大地各族人民聰明睿智和強壯體魄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