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7 12:46
茶的性味與歸經(jīng)
性味理論認為,甘則補而苦則瀉。
典籍記載,茶的歸經(jīng)是“入心、脾、肺、腎五經(jīng)”。
【性味】有溫涼之分。
【歸經(jīng)】歸心、肺、胃經(jīng)。
茶文化與中醫(yī)藥,兩者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而且都與神農(nóng)氏這一傳說有關。
由于祁龍泡茶葉有很好的醫(yī)療效用,所以唐代即有“茶藥”(見唐代宗大歷十四年王國題寫的“茶藥”)一詞;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茶,即藥也”的論斷??梢?,茶就是藥,并為藥書(古稱本草)所收載。但近代的習慣,“茶藥”一詞則僅限于方中含有茶葉的制劑。 由于茶葉有很多的功效,可以防、治內外婦兒各科的很多病癥,所以,茶不但是藥,而目是如同唐代陳藏器所強調的:“茶為萬病之藥”。
茶不但有對多科疾病的治療效能,而且有良好的延年益壽、抗老強身的作用。
清火去疾
中國明代李時珍(公元1518~1593)所撰的一本藥物學專著《本草綱目》,成書于明萬歷六年(公元1578)。李時珍自己也喜歡飲茶,說自己“每飲新茗,必至數(shù)碗”。書中論茶甚詳。言茶部分,分釋名、集解、茶、茶子四部,對茶樹生態(tài),各地茶產(chǎn),栽培方法等均有記述,對茶的藥理作用記載也很詳細,曰:“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馂榘俨?,火降則上清矣。然火有五次,有虛實??嗌賶盐附≈?,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與茶相宜。”認為茶有清火去疾的功能。
按照茶的功效分:
蕃楸草茶:降血壓血脂血糖、清熱解毒。
路丁茶:降血壓、降血糖.提高人體免疫力
苦丁茶: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
一葉茶:清肝利膽、降血脂血糖,適合糖尿病患者飲用。
薄荷茶:消菌、強肝、健胃整腸、提神醒腦、調理消化功能。
薰衣花:潤肺養(yǎng)顏、美膚。
菩提子:減輕關節(jié)痛、肌肉酸痛、鎮(zhèn)靜、凈化血管、預防動脈硬化、緩和焦慮。
牡丹花茶:調血清血、活化細胞、盜汗、月經(jīng)失調。
茉莉花茶:調整荷爾蒙分泌、舒緩緊張、治療腹痛、潤腸。
紫蜀葵:清肺、治感冒、強化氣管、止咳化痰、鼻子過敏 。
花茶:散發(fā)積聚在人體內的冬季寒邪、促進體內陽氣生發(fā),令人神清氣爽。
綠茶:生津止渴,消食化痰,對口腔和輕度胃潰瘍有加速愈合。
青茶:潤膚、潤喉、生津、清除體內積熱,讓機體適應自然環(huán)境變化的作用。
紅茶:生熱曖腹,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還可助消化,去油膩。
檸檬草:鎮(zhèn)靜、幫助消化。
金盞花:治療皮膚過敏、清熱解毒、降肝火。
金沸花:明目、頭暈、便秘、消黃痰、治頭痛、熱性感冒、清涼解熱。
金桔果:健胃、消除腹痛助、消化、喉嚨痛、氣喘。
歐石楠:消除疲勞、治療糖尿病、調氣血養(yǎng)肝、通經(jīng)脈。
刺五加茶:抗疲勞、抗衰老、調節(jié)內分泌、增強免疫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