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端
美食天下

飲食健康

飲食健康 食療食補(bǔ)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飲食健康 > 飲食常識 > 正文

春天十種野菜食療功效

2012/2/7 12:04

每年的三四月份,是野菜盛產(chǎn)的季節(jié)。吃膩了大魚大肉的都市人,在春天野菜當(dāng)令的季節(jié)多吃一點,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我國歷來就有“醫(yī)食同源”的說法,在野菜的身上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野菜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其中,多糖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防止感染性疾病與腫瘤;黃酮則能抵制自由基對細(xì)胞的損害;皂甙具有顯著改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以下10種野菜都是我們平時常見的,在市場上也可以買到,但是對于它們的食療價值,你都能分得清嗎?

1、馬齒菜能治糖尿病

馬齒菜能治糖尿病

馬齒菜,又叫馬齒莧﹑長壽菜。一般為紅褐色,葉片肥厚,為長倒卵形,因為樣子像馬齒而得名。它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硫氨酸﹑核黃素﹑抗壞血酸等各種營養(yǎng)物質(zhì)。由于其中含酸類物質(zhì)比較多,所以吃的時候會覺得稍有些酸味。

馬齒菜的藥用功能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因為它含有豐富的去甲腎上腺素,能促進(jìn)胰島腺分泌胰島素,調(diào)節(jié)人體糖代謝過程、降低血糖濃度、保持血糖恒定,所以對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此外,它還含有一種叫做3—W的不飽和脂肪酸,能抑制膽固醇和甘油三酸酯的生成,對心血管有保護(hù)作用。它的吃法有很多種,焯過之后炒食﹑涼拌﹑做餡都可以。比如馬齒菜炒雞蛋,蒸馬齒菜餡包子,或煮點清熱止痢的大蒜馬齒菜粥。

2、吃婆婆丁對肝有好處

婆婆丁,又叫蒲公英,很多人都在野外見過。它的花粉里含有維生素﹑亞油酸,枝葉中則含有膽堿﹑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婆婆丁的主要功能是清熱解毒,消腫和利尿。它具有廣譜抗菌的作用,還能激發(fā)機(jī)體的免疫功能,達(dá)到利膽和保肝的作用。它焯過后生吃、炒食或做湯都可以,比如海蜇皮拌婆婆丁、婆婆丁炒肉絲;還能配著綠茶﹑甘草﹑蜂蜜等,調(diào)成一杯能夠清熱解毒、消腫的婆婆丁綠茶。

最受歡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