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7 11:56
當“基因”這一詞匯漸漸成為流行語時,頗有爭議的轉基因食品也擺上了老百姓的餐桌。近年來,有關轉基因食品是否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爭議日趨激烈,令全世界高度關注。
什么是轉基因食品?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最基本單位,記錄著生物生殖繁衍的遺傳信息。通過修改基因能改變一個有機體的部分或全部特征。轉基因食品就是對動植物的基因加以改變,制造出具備新特征的食品種類。例如,人們可以用鮮魚的基因幫助西紅柿、草莓等普通植物來抵御寒冷;把某些細菌的基因接入玉米、大豆的植株中,就可以更好地保護它們不受害蟲的侵襲。用這些轉基因動植物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據統(tǒng)計,目前全世界轉基因作物已達120多種。在美國,轉基因食品高達4000多種,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普通商品。我國轉基因農作物和林木有22種,轉基因棉花已進入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生產,但截至目前尚無轉基因食品批準上市。
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轉基因食品是從實驗室中走出來的,是人工制造出來的,它的安全性備受人們的質疑。
在世界上,美國是轉基因技術發(fā)展最快的國家,已有60%以上的加工食品都是以轉基因農作物為原料。美國公眾接受轉基因食品的程度最高,而抗議和抵制轉基因食品最強烈的要數(shù)歐洲的消費者。據調查,66%的法國人認為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有害,在英國也只有14%的人接受轉基因食品。
從目前的情況看,轉基因產品確實有些方面還說不清楚。比如,食品安全方面有一些讓人懷疑的地方。雖然轉基因食品問世5年多來,全球約有2億多人食用過,但尚未報道過一例食品安全事件;我國進口轉基因大豆較多,據估計約有一半的大豆色拉油中含有轉基因成分,亦沒有出現(xiàn)任何問題。
據介紹,轉基因食品的外表和天然食品沒有多大差別,它的味道與天然食品相似,或許更好一些。由于轉基因生物的產量高,它的成本相對較低。據介紹,從外國進口的轉基因產品要比國內同類天然產品便宜20%到30%。有的轉基因食品中添加了提高蛋白質、維生素含量的基因,還能給人體補充適量的營養(yǎng)。其實,我們中國人早就享受了雜交水稻煮出的香噴噴的米飯,而雜交水稻就是一次性轉移了無數(shù)個基因,也可以算是轉基因植物,而轉基因食品中含有的抗蟲、抗病基因對人體并沒有殺傷力。
如何管理轉基因食品?
激烈的爭論并沒有擋住轉基因食品走向消費者。為適應這一形勢,我國“農業(yè)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也于去年3月份開始實施。
在國外,出于對食品安全的考慮,許多國家尤其是歐盟對轉基因食品進行了嚴格管理。1998年4月,歐盟暫停批準15個成員國經營新的轉基因食品。1999年該組織還通過新法案,要求所有的轉基因食品必須有明顯的標簽。韓國從2001年9月起,對所有的進口大豆、玉米以及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加貼轉基因標識,并出具轉基因檢測證明。日本、美國也都實施了類似的政策。給轉基因食品“貼標簽”的目的,就是讓消費者明明白白地作出是否購買的選擇。
我國政府對轉基因食品的上市態(tài)度慎重。2001年6月,我國發(fā)布了《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去年3月頒布的“農業(yè)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是與之配套的法規(guī)之一。
我國列入第一批標識管理的農業(yè)轉基因生物有:大豆種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種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油菜種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棉花種子、鮮蕃茄、蕃茄醬。
按照規(guī)定,消費者在購買轉基因食品時,可向經營者詢問商品的性能、質地、有效期限、生產廠商等問題,經營者有義務有責任向消費者說明情況。而生產廠商則要在標牌上把產品的基本情況介紹清楚。有關專家提醒,消費者如果“吃”進了沒有粘貼標識的轉基因食品,可以向衛(wèi)生、工商等部門舉報,根據《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的要求,對違反其規(guī)定的要進行處罰。
食品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最基本條件,馬虎不得。轉基因食品端上餐桌,是科技進步的結果,但由于問世的時間不長,它的安全性是否可靠,還有待于時間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