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8 18:44
處暑節(jié)氣 預防“秋燥”食物推薦
處暑節(jié)氣正是處在由熱轉(zhuǎn)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nèi)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zhuǎn)換,此時起居作息也要相應地調(diào)整。進入秋季養(yǎng)生,首先調(diào)整的是睡眠時間,早睡早起是人所周知的??茖W的養(yǎng)生保健更需要全面地掌握睡眠規(guī)律及方法。
飲食養(yǎng)生保健的方法對“秋燥”有很好的預防效果,特別提出要多吃一些寒涼多汁的蔬菜水果和流食,如黃瓜、西紅柿、冬瓜、百合、白蘿卜、胡蘿卜及梨、蘋果、葡萄、荸薺、甘蔗、柑橘、香蕉、柿子、菠蘿、羅漢果、大棗和湯、粥等,這不但有利于維生素的補充,還能夠增加水分的攝入。飲食上要盡可能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熱食物,更不宜吃燒烤食品,以加重秋燥的癥狀。
增加水和流食的攝入,提倡采用“五一二”的方法:“五一”的意思是5個1杯,即早晨起床后喝1杯白開水,早餐時喝1杯豆?jié){,午餐時喝1碗湯,晚餐時喝1碗粥,睡前半小時喝1杯牛奶;“二”的意思是上下午各喝兩杯茶。
處暑后,氣溫晝暖夜涼,農(nóng)作物白天吸收的養(yǎng)分到晚上貯存,對作物體內(nèi)干物質(zhì)的制造和積累十分有利。
山西:處暑禾田連夜變;
山東:處暑三日無青谷;
浙江:處暑三朝稻有孕;
湖北:處暑滿田黃,家家修廩倉;
河南:處暑不處暑,七月十五吃稻黍。說明處暑后禾田變得快,馬上就要秋收了。
又有:處暑花,不回家;處暑不出頭,割得喂了牛。說明沒有按時播種的莊稼而誤了農(nóng)時,不論棉花,還是糧食作物不會有收成。
處暑象征著東南季風最后退出,北季風開始來臨。此后氣溫逐漸下降,“處暑熱不來”就是這個道理。處暑又稱暑退,這時氣溫一般是15-17℃,最適于人體的氣溫,因此覺得很舒適。陸游有兩句詩:“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P>
栗子
秋季正是各類瓜果蔬菜大量成熟上市的時候,其中黃瓜、苦瓜、冬瓜、南瓜等更是非常便宜。瓜類蔬菜營養(yǎng)豐富,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胡蘿卜素及鈣、磷、鐵、鉀等礦物質(zhì),而且還具備一定的藥用價值。瓜類蔬菜在各類夏季蔬菜中含水量最高,一般都在90%以上,吃500克的瓜菜相當于喝450毫升高質(zhì)量的水。瓜中糖含量少,與大米比能量和糖的含量是大米的1/10或者1/30,而且?guī)缀鯖]有脂肪,不會讓人發(fā)胖。
栗子味美質(zhì)佳,是非常好的保健食品。有一種產(chǎn)于江蘇宜興、傈陽及安徽廣德地區(qū),一般在處暑成熟,故稱處暑紅。由于果實成熟期早,又名頭黃早。該品種較豐產(chǎn),果大,肉細,香甜,美觀,主要作為菜栗用。
處暑節(jié)時臺灣周圍的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東部沿海有旗魚可以捕獲。這節(jié)氣臺灣有一種相當有名的水果就是“橫山梨”,它生長在臺灣低海拔的地方,果肉較粗,但由于和“高山梨”接種成功,所以也稱為“高接梨”。
處暑吃鴨子
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tǒng),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tǒng),一般處暑這天,北京人都會到店里去買處暑百合鴨等。日本有潑水降溫潑水的習俗,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內(nèi),日本各地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
同時,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例如新鮮蔬菜和水果。因為維生素能促進體內(nèi)疲勞時所存積的代謝物盡快排除。蔬菜和水果味堿性食物,其代謝產(chǎn)物能中和肌肉疲勞時產(chǎn)生的酸性物質(zhì),使人消除疲勞。其實大自然早已幫我們安排好,秋天本身就是水果出品的黃金時期,這個時候的蘋果、梨、西紅柿、桔子、甘蔗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還要多吃含鉀的食品,如干果、豆類、海產(chǎn)品等,他能維持細胞水分,增強其活性,有助于機體恢復生機。
1.梨粥:梨2~3個,洗凈后去核切碎加大米100克,加水煮粥。梨,味甘酸性涼,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大米健脾益氣,兩者同煮為粥,具有益氣健脾、滋陰潤燥的作用,可作為預防秋燥的保健食品。
2.百合銀耳粥:鮮百合50克,銀耳10克,大米100克。將百合洗凈切碎,銀耳用溫水發(fā)開后,洗凈切碎,與大米同煮為粥。百合,味甘性微寒,有養(yǎng)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銀耳,味甘淡性平,有滋陰潤肺、養(yǎng)胃生津的功效;大米益氣健脾,三者同煮為粥,具有潤陰潤燥、補肺養(yǎng)心、健脾生津的作用,適用于在干燥的秋季食用。
3.銀百秋梨羹:銀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只,冰糖適量。將秋梨洗凈去核切小塊,加入水發(fā)銀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在火上蒸1小時后,食梨喝湯,有滋陰潤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適用于秋燥咳嗽、干咳少痰者。
另外,古人在睡眠養(yǎng)生法中還強調(diào)了子午覺的重要性(即每天于子時、午時入睡),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nèi)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臥,以侯氣復?,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夜間0至4點,體內(nèi)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jīng)最疲勞的時間。有統(tǒng)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病率。
處暑節(jié)氣宜食清熱安神之品,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干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