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端
美食天下

飲食健康

飲食健康 食療食補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飲食健康 > 飲食常識 > 正文

骨折病人該怎么吃才好得快?

2017/2/13 11:31

中國人習慣在飲食上“以形補形”,所以當發(fā)生骨折的時候第一時間總想到喝骨頭湯補鈣,讓骨頭生長。其實不然,骨折病人該怎么吃才好得快?

骨折病人該怎么吃才好得快?

骨折病人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里可能伴有輕微的全身癥狀外,其余時間里大多沒有全身癥狀,所以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飲食相仿,選用多品種、富有各種營養(yǎng)的飲食即可,但要注意使食物易于消化和吸收,慎用對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蔥、芥末、胡椒)等。在全身癥狀明顯的時候,應給予介于正常飲食和半流質飲食之間所謂軟飯菜,供給的食物必須少含渣滓,便于咀嚼和消化,烹調時須切碎煮軟,不宜油煎、油炸。

為了方便骨折病人能夠更好地進行營養(yǎng)飲食以加快恢復速度,下面介紹骨折病人的食譜:

早期(術后1-2周)

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y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見,消腫散瘀為骨折愈合之首要。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肥雞、燉水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后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

中期(術后2-4周)

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xù)筋為主。飲食可以開始吃些骨累滋補,但最好不要開始吃辛辣食物。

后期(術后5周以上)

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后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jié)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

除了食譜,下面是一些骨折病人的飲食原則介紹,很多人對骨折的治療有一定的誤解,以為骨折是骨頭上的問題,單純喝補鈣的骨頭湯之外即可,其實不然,骨頭的生長需要膠原、鈣、磷和維生素C,所以要重點補充這些物質:

1、高能量、高蛋白膳食:有助于恢復元氣。但宜在骨折2周后食用。骨折初期還應以清淡飲食為宜。

2、維生素D:骨折后若一直在室內休養(yǎng),曬不到太陽,容易缺乏致維生素D。因此骨折后要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魚、肝臟、蛋黃等),并盡可能多曬些太陽。

3、維C: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有山楂、鮮棗、獼猴桃、草莓、桂圓、荔枝、柑橘等,蔬菜則有黃花苜蓿(草頭)、辣椒、甜椒、油菜薹、花椰菜、抱子甘藍(湯菜)、苦瓜、豆瓣菜、綠花菜、青莧菜等。

4、水:骨折后由于久坐不動,容易引發(fā)便秘,此時應多喝些水來保證腸道暢通。

最受歡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