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端
美食天下

飲食健康

飲食健康 食療食補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飲食健康 > 食物檔案 > 正文

鰱魚的營養(yǎng)價值與做法

2012/2/7 14:40

鰱魚的營養(yǎng)價值與做法

又名白鰱、胖子、連子魚、扁魚、蘇魚、白腳鰱、白嶼。

鰱魚屬于鯉形目,為鯉科動物。產(chǎn)長江、黑龍江、珠江流域,是著名的四大家魚之一。形態(tài)和鳙魚相似,但體色較淡,銀灰色,無斑紋,棲息在水的上層,以海綿狀的鰓耙濾食浮游植物,習性活潑,善跳躍,生活在各地的江河、湖泊及池塘的中上層水域,以湖南、湖北產(chǎn)的最好,四季均產(chǎn),以冬季產(chǎn)的最好。鰱魚體側(cè)扁,腹腔大而狹窄,頭大眼小,尾鰭叉形,鱗片細小,銀白色。鰱魚肉軟嫩且細膩,刺細小且多。

營養(yǎng)價值

鰱魚能提供豐富的膠質(zhì)蛋白,即能健身,有能美容,是女性滋養(yǎng)肌膚的理想食品。它對皮膚粗糙、脫屑、頭發(fā)干脆易脫落等癥均有療效,是女性美容不可忽視的佳肴。為溫中補氣、暖胃、澤肌膚的養(yǎng)生食品,適用于脾胃虛寒體質(zhì)、溏便、皮膚干燥者,也可用于脾胃氣虛所致的乳少等癥。

適用人群

脾胃蘊熱者不宜食用;瘙癢性皮膚病、內(nèi)熱、蕁麻疹、癬病者應(yīng)忌食。

用法用量

1、鰱魚適用于燒、燉、清蒸、油浸等烹調(diào)方法,尤以清蒸,油浸最能體現(xiàn)出鰱魚清淡,鮮香的特點。

2、清洗鰱魚的時候,要將魚肝清除掉,因為其中含有毒質(zhì)。

3、巧去魚腥味:將魚去鱗剖腹洗凈后,放入盆中倒一些黃酒,就能除區(qū)魚的腥味,并能使魚滋味鮮美。鮮魚剖開洗凈,在牛奶中泡一會兒既可除腥,又能增加鮮味。吃過魚后,口里有味時,嚼上三五片茶葉,立刻口氣清新。

食用功效

鰱魚味甘、性溫,入脾、胃經(jīng);有健脾補氣、溫中暖胃、散熱的功效,尤其適合冬天食用;可治療脾胃虛弱、食欲減退、瘦弱乏力、腹瀉等癥狀;還具有暖胃、補氣、澤膚、烏發(fā)、養(yǎng)顏等功效。

貼士

切魚方法:

1、魚肉質(zhì)細,纖維短,極易破碎,切魚時應(yīng)將魚皮朝下,刀口斜入,最好順著魚刺,切起來更干凈利落;

2、魚的表皮有一層黏液非常滑,所以切起來不太容易,若在切魚時,將手放在鹽水中浸泡一會兒,切起來就不會打滑了。

鰱魚的做法推薦

最受歡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