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7 13:27
三種食物熱效應比較
最終的結(jié)果:饅頭選手的總處理費率最高,達到了9.08%;粉絲的費率最低,只有6.22%,也就是說,同樣是值100kcal能量的饅頭、粉絲和豬肉,人體最終分別能得到:90.92kcal饅頭、93.78kcal粉絲和92.47kcal豬肉。由于糖類、蛋白質(zhì)和脂類構成的不同,決定了三種食物提供的熱量的差異。
受到蛋白質(zhì)高達30%的“費率”(熱效應)的影響,蛋白含量高的食物提供能量的效率更低,而糖類、脂類含量較高的食物供能效率則較高。這次“增膘大對決”的勝利者,應當是粉絲無疑了。
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和蛋白質(zhì)的功能有關。我們知道人類三大能源物質(zhì),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前兩種物質(zhì),主要的功能都是提供能量。不過蛋白質(zhì)的主業(yè)是作為構建人體組織的原料,提供能量只是他的副業(yè)。對人體來說,用蛋白質(zhì)做能源就好比燒紅木家具取暖,劃不大來。
因此,除非油盡柴枯、沒米下鍋,人體是不會把蛋白質(zhì)燒了產(chǎn)能量。但科學家們在計算食物們的戰(zhàn)斗力時,把蛋白質(zhì)可以產(chǎn)生的能量計算在內(nèi)了。實際上,如前所說,蛋白質(zhì)并沒那么給力。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同樣能量的食物,誰的蛋白含量更低,誰的增肥能力就更強。
同樣的,作為你身上肥膘主要成分的脂類,不僅每克的產(chǎn)能最多,產(chǎn)能的損耗也最少,所以脂類含量越高的食物增肥效果也就越強大。
有人據(jù)此發(fā)明了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zhì)的減肥食譜,即所謂的“阿特金斯減肥法”。如前所述,蛋白質(zhì)的諸般特性決定了人體對高蛋白飲食的能量利用率確實比那些高碳水化合物、高脂飲食更低。但是以上的比較是通過對比同樣含100kcal能量的食物而得出的結(jié)論。
實際上,減肥能不能成功,端看每日攝入的總能量是否小于每日消耗的總能量。人每天吃那么多食物,實在很難說誰對減肥的貢獻更大一些。就好像有人肚子餓,連吃了四張餅都不飽,吃到第五張餅,飽了。他就懊悔道:“早知道只吃這第五張餅就好了。”
事實上,填飽肚子的功勞,這五張餅都有份。同樣的,減肥大計,吃到肚子里的食物都有份,少算了誰都不行。一個人會不會長膘,還是要看他每天攝入的總能量是多少,而不是看他吃的某一份食物對長膘能有多大工貢獻。人的胃口有限,在飲食量相當?shù)那闆r下,怎么吃才會攝入更多的熱量呢?美
國科學家Drewnowski的一項研究表明[1],在飲食結(jié)構中攝入更多能量密度高的食物(即每克食物所含能量高的),或者每一美元的食物含有能量更高的食物的人,更容易發(fā)胖。根據(jù)這個結(jié)果,毫無疑問,單位重量含能量多的食物(比如豬肉),以及便宜又高能量的垃圾食物才是增肥真正的主力軍。
此外,由于缺乏必要的谷物、蔬果攝入,“阿特金斯減肥法”可能導致谷物蔬果中富含的水溶性維生素攝入不足,影響健康。一些研究表明[2],以蔬果為主的膳食習慣能減少罹患大腸癌的風險,相反的,以紅肉為主的膳食習慣則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要“吃肉減肥”還是要健康,是一個值得好好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