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端
美食天下

飲食健康

飲食健康 食療食補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飲食健康 > 食療食補 > 正文

白露節(jié)氣的飲食寶典

2012/2/7 14:26

白露節(jié)氣的飲食寶典

白露節(jié)氣的由來白露節(jié)氣(資料圖片)

每年9月8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交“白露”節(jié)氣?!鞍茁丁笔欠从匙匀唤鐨鉁刈兓墓?jié)令。露是“白露”節(jié)氣后特有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此時的天氣,正如《禮記》中所云的:“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睋对铝钇呤蚣狻穼Α鞍茁丁钡脑忈尅八翝駳饽鵀槁?,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古人在《孝緯經》中也云:“處暑后十五日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逼鋵?,氣象學表明:節(jié)氣至此,由于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煞是惹人喜愛,因而得“白露”美名。

節(jié)令至此,正當仲秋季節(jié),氣候一如春季,不僅花木依然茂盛,而且有的花的顏色較春天更艷,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雞冠花、雁來紅,特別是田野里迎風招展的荻花。古詩云“日照窗前竹,露濕后園薇。夜蛩扶砌響,輕娥繞竹飛”。此時天高云淡。氣爽風涼,可謂是一年之中最可人的時節(jié)。但此時節(jié),地球上的許多有生命的東西,會在蕭瑟秋風中隨之由榮而衰。不過,萬物興衰皆自然,天行有常,不以堯存,不以舜亡。

白露節(jié)氣的飲食寶典

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边@時夏季風逐漸為冬季風所代替,多吹偏北風,冷空氣南下逐漸頻繁,加上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變短,日照強度減弱,夜間常晴朗少云,地面輻射散熱快,故溫度下降速度也逐漸加快。

白露期間的天氣

“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農歷8月,正是公歷9月的“白露”節(jié),這時節(jié),對氣候最為敏感的候鳥,如黃雀、椋鳥、柳鶯、繡眼、沙錐、麥雞,特別是大雁,便發(fā)出集體遷徙的信息,準備向南飛遷。起程佳期多在仲秋的月明風清之夜,好像給人傳書送信——天氣冷了,要收割的莊稼趕緊收吧,并備好寒衣,迎接 “三秋”大忙季節(jié)的到來。

白露節(jié)氣的飲食寶典

瓜果飄香的時節(jié)

農業(yè)上,經過一個春夏的辛勤勞作之后,人們迎來了瓜果飄香、作物成熟的收獲季節(jié)。遼闊的東北平原開始收獲大豆、谷子、水稻和高粱,西北、華北地區(qū)的玉米、白薯等大秋作物正在成熟,棉花產區(qū)也進入了全面的分批采摘階段。這時的田野,一眼望去,高粱如火,棉花似云,大豆咧開了嘴,蕎麥笑彎了腰。農諺中: “白露高粱秋分豆”、“白露前后看,莜麥、蕎麥收一半”是真實的素描。從白露開始,西北、東北地區(qū)的冬小麥已開始播種,華北冬小麥的播種也即將開始。

白露的節(jié)氣習俗

白露時斗指癸,太陽黃經為165度,時值公歷9月7日前后。此時陰氣漸重,露凝為白,故名白露也。白露是個典型的秋天節(jié)氣,天氣漸涼,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夜晚常在草木等物體上凝成白色的露珠,諺語說“過了白露節(jié),夜寒日里熱”便是說白露時白天夜里的溫差很大。古語說:“白露節(jié)氣勿露身,早晚要叮嚀?!币庠谔嵝讶藗兇藭r白天雖然溫和,但早晚已涼,打赤脯容易著涼。一般習俗認為白露節(jié)下雨,雨下在哪里,就苦在哪里。因此有句農諺如此說“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

白露節(jié)氣的飲食寶典

福州“白露必吃龍眼”

福州有個傳統(tǒng)叫作“白露必吃龍眼”的說法。民間的意思為,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在這一天吃一顆龍眼相當于吃一只雞那么補,聽起來感覺太夸張了,哪有那么神奇,不過相信還是有一些道理的。因為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yǎng)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等很多種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個大顆,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龍眼是再好不過的了,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補,有吃了就是補,所以福州人也習慣了這一傳統(tǒng)習俗。

浙江溫州等地有過白露節(jié)的習俗。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于此日采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后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jié)炎)。這“十樣白”乃是十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

文成,民間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絲和番薯絲飯后,不會發(fā)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jié)以吃番薯為習。

最受歡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