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6:45
兩岸對于添加劑布控仍存較大難度
樂購(上海)公司副總裁莊南濱說,臺灣公布的受影響產品,不僅僅是“悅式運動飲料”一種,還涉及果汁、奶茶、果醬、膠原蛋白等10多類食品,涉及廠商超過100家,問題添加劑還可能通過“原料流出、食品流入”的方式,從世界各地進入大陸或臺灣市場,因此兩岸對于添加劑的“足跡”布控存在較大難度。
在臺灣發(fā)現含有“塑化劑”食品的消息傳出后,兩岸相關機構根據《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xié)議》迅速采取措施,包括緊急交換信息,暫停生產、輸出相關產品,及時下架、召回相關產品,核實、發(fā)布信息并相互通報等。上海市臺灣研究會常務理事金雷認為,此次兩岸檢驗檢疫、工商等部門,迅速及時互通信息、協(xié)同配合處置“塑化劑”問題食品,顯示出兩岸兩會復談后簽訂協(xié)議的積極效應。不過專家預計今后一段時間內,問題添加劑或成為困擾兩岸食品安全的“要害”問題。
隨著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E C FA )的簽訂,兩岸貿易往來日益密切,有關專家呼吁應建立兩岸食品安全聯(lián)防機制,共同防范食品安全風險。對此,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工程學院教授高彥明認為,這種提法有其建設性,但進口食品的安全問題不僅僅涉及臺灣?!皬母旧现v,我國應該設立一套完善的進口商品安全法規(guī),彌補目前的監(jiān)管漏洞,”他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樂購(上海)公司副總裁莊南濱說,臺灣公布的受影響產品,不僅僅是“悅式運動飲料”一種,還涉及果汁、奶茶、果醬、膠原蛋白等10多類食品,涉及廠商超過100家,問題添加劑還可能通過“原料流出、食品流入”的方式,從世界各地進入大陸或臺灣市場,因此兩岸對于添加劑的“足跡”布控存在較大難度。
臺灣第三方檢驗檢疫機構暐凱國際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何中平說,臺灣問題產品波及上海等大陸城市,表明兩岸關系日益密切,食品安全“聯(lián)防”的必要性也大大增加,需進一步探索完善《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xié)議》。
何中平說,在處理“塑化劑”問題方面,目前兩岸僅完成了一半的任務,因為相關協(xié)議還前瞻性地提出了“提供事件原因分析及改善計劃,督促責任人妥善處理糾紛并就確保受害人權益給予積極協(xié)助,雙方即時相互通報有關責任查處情況”等要求。
正在大陸進行農技推廣的臺灣鵬景集團董事長王仲鵬說,食品安全問題發(fā)生后,兩岸基本可以保證快速查控“嫌疑產品”,但要進一步提供事件原因分析及改善計劃、確保受害者維權等仍缺少配套機制,兩岸相關機構可借處理“塑化劑”問題加快磨合,有效執(zhí)行協(xié)議規(guī)定內容。
上??死蛩雇∈称酚邢薰径麻L、臺商羅田羅田安認為,下一輪針對“塑化劑”的兩岸聯(lián)合防控可率先提倡企業(yè)自查,特別是發(fā)揮臺商維護臺灣原料和產品聲譽的主動性,在臺資企業(yè)開展試點。
金雷建議,采取措施避免“塑化劑”問題影響兩岸經貿正常往來,尤其是影響臺灣農產品和食品出口大陸。今后宜加強兩岸間在食品添加劑問題上的互信,適當公開原料添加配方,深化兩岸食品安全“聯(lián)防”。
另外,在臺灣“塑化劑”問題暴露之前,大陸今年以來的食品安全問題已是風波不斷。因此有專家呼吁應當盡快建立食品安全預警機制。南京農業(yè)大學食品科技學院韓永斌教授認為,目前機制建立的最大障礙是政府質檢部門和高校研究機構的嚴重脫節(jié)。
“實際上,我們高校在相關食品安全領域的很多研究成果都已經超前,”韓教授說。他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早在很多食品安全問題暴露之前,相關研究機構的報告就已經顯示包括三聚氰胺、“塑化劑”等在內的物質都屬于不可食用范疇。
“而政府監(jiān)管部門則是在事件發(fā)生之后才將其列入非食品添加劑名單”,他說?!爱斎唬覀兊氖潞笱a救機制還是比較及時的。但如果能夠在問題暴露之前就和相關學術研究機構配合,明確各類可以添加和禁止添加的物質,則可以防患于未然,”韓教授指出。
至于如何建立食品安全預警機制,韓教授建議應由相關部門在國家層面加以設計,把監(jiān)管部門和學術機構同時納入,雙方信息共享。監(jiān)管部門在總結、幫助學術機構轉化研究成果的同時,還應根據研究成果,及時更新和公布不可食用的物質名單,并提供相應的檢測辦法,有助于盡早發(fā)現問題。